广东1/3洋葡萄酒亮红灯
日前,广东省经贸委及有关部门对广州地区部分超市及批发企业酒类商品进行了抽检,共抽检酒类商品62批次,结果显示有近1/3的洋葡萄酒产品质量不合格。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包括原产智利的澳罗戴蒙督赤霞珠干红葡萄酒、澳洲王干红葡萄酒等。主要问题为**量使用防腐剂(山梨酸或山梨酸钾)和**范围使用甜味剂。
在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较近的一次集中检查中,除了露酒100%抽检合格外,白酒、洋酒、葡萄酒、白兰地等酒水商品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其中威士忌、伏特加、朗姆酒和龙舌兰酒的合格率只有60%、白兰地的合格率为81.2%、葡萄酒和白酒的合格率分别为66.7%和90%。不合格的项目主要包括卫生指标、**量和**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产品标签标注不规范等。
无*有偶。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一向被视作高贵象征的进口葡萄酒近年却屡次被“黄牌警告”
饮用歪洋酒可能伤身体
“成都确实存在销售歪洋酒的情况。”成都市商务流通执法大队副大队长李青告诉记者,经过几次力度较大的专项打击,成都洋酒市场的情况比以往要好,但仍有歪洋酒在销售。
29日,国家葡萄酒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总工程师马佩莲表示,一些劣质洋酒为防止过期或调整口味,很可能会添加一些防腐剂或添加剂,会对饮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葡萄酒中添加的防腐剂主要为山梨酸或山梨酸钾,山梨酸钾安全性较高,一般食品中添加量只要不**过**要求是很安全的。但如果**标严重或长期服用,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骨骼生长,危害肾、肝脏的健康。
四川省酿酒协会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市民在购买洋酒时,尤其对100元以下的葡萄酒要特别警惕,较好是在质量比较有**的大型商场和连锁超市购买
看辨真假洋酒
一看外包装。经正规渠道进入中国的进口商品,按规定必须加贴中文标示,包括品名原产地、罐装日期、保质期、进口经销商及其地址、等,商标字迹、图案不会出现模糊、陈旧、凌乱现象。
二看酒瓶的封口。真品金属防伪盖做工严密,塑封整洁,光泽好,而假酒瓶盖做工粗糙,塑封材质不好,且偏厚,光泽度低,商标模糊,立体感差。
三看防伪标志。一般洋酒的瓶颈上都有商标,刮开商标,内有各式各样的防伪标志。真品防伪标志在不同的角度可出现不同的图案变换,防伪线可撕下来。假酒的防伪标志无光泽,图案变换不明显,防伪线有时是印上去的。
四看液体。真品液体透亮、光泽好、无沉淀,假酒的液体则暗淡、光泽差。
进口酒浆“勾兑”出进口洋酒
随后,记者在网上浏览洋酒的销售情况发现,网上卖家的“报价”比市面上的价格更*。一位淘宝网卖家就打出广告:“12年芝华士只卖55元、杰克丹尼只卖80元,量大从优,价格*。”据了解,正规的芝华士威士忌出厂价为159元,扣除进口洋酒的各种税费,其成本至少也要200元。以55元卖出岂不是亏本买卖?
“那都是勾兑的噻。”这位在山东菏泽的卖家直言不讳地说,“好点的就用进口酒浆勾兑,次点的就用一些乱七八糟的原料,加上色素和调味剂就出来了。”他提醒记者,“这都不是什么秘密了,你买来送人可以,如果是自己喝还是要谨慎点。”
“到底都是怎么勾兑的?”记者以要开酒吧了解“行情”为由咨询。“其实就是进口的威士忌酒浆,按比例进行稀释,再用烧焦的白糖调色,然后再加料罐装就可以了。”他说,一般做这行的手头都有“资源”,酒瓶都是从各个酒吧那些“熟人”处收购而来,并且有专门的印刷点负责仿制洋酒的外包装,足能以假乱真。而芝华士的酒瓶上有三个编号,仿制时把两个编号做成一样的称为二码,三个编号一样的就是三码。档次不一样,价格也不一样
一、饮料果汁进口清关流程
国外备货--准备单证--标签预审--发货--收发货人备案--货物到港换单--报检--商检查验出通关单--报关--缴税--海关查验--动卫检--仓储贴标--抽样--标签备案--放行(在9月1日后上海所有港口需标签备案完成后才可放行,其他港口政策另询)--出卫生证--国内销售饮料果汁进口的大概流程如上所示,详细细节不再细说了,因为进口清关的流程细节还是蛮多的,比如中文标签备案、中文标签设计、收发货人备案等。
二、饮料果汁进口清关所需要的单据
(1)合同、箱单、提单、
(2)报关报检委托书
(3)国外原产地证、卫生证书
(4)中、英文标签样张
(5)进口食品收货人备案证书
(6)收货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7)其他相关的文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三、海关A类进出口企业,清关速度与通关能力:
1、完备的代理进出口资质,可全面代理果汁的空运、海运、快递方式的进出口业务:
2、丰富的果汁进口代理经验,多年的进口果汁经验与业内外良好口碑:
3、价格公道诚信,物美**的货代、仓储、商检服务:
4、专业的一站式服务,一站式提供包括通关、货运、物流、等全程服务:
5、稳定、成熟业务操作及服务队伍,专业的进出口业务管理团队。
本报讯 春节期间,界首市消费者侯先生花1456元从界首市某酒行买了1瓶法国进口干红葡萄酒、1瓶意大利进口干红葡萄酒和1瓶西班牙进口气泡葡萄酒。侯先生回家发现所购三瓶洋酒标签上全是洋文。经上网查询,发现葡萄酒没有中文标签,不能识别中文名称、配料表、贮存条件、食品添加剂信息、原产国国名或地区区名以及国内代理商、进口商或者经销商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也不能识别净含量和酒精度。这类产品不符合《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的规定,属于禁止进口和销售的食品。根据法律规定,某酒行作为销售商销售禁止销售的进口食品,应当承担退一赔十的责任。于是,侯先生一纸诉状把某酒行告上界首法院,要求某酒行退还货款并赔偿损失10000元。